柬埔寨:吴哥的微笑

柬埔寨的照片其实早就处理完成并按照四篇日志的形式存在网站的草稿中,但一方面是吴哥窟太多的寺庙古迹,游玩时功课没有做到位,回来后补课实在太累,要翻阅大量的资料,并逐一比对图片,才能确认照片究竟是在哪里拍摄;另外一方面,这段时间生活中经历太多事情,开始承担人生各种压力,没有精力来认认真真写博客,有空暇的时间只想偷懒放空,这一拖就是四年。但我从没有想过放弃拍照,没有忘记这些尘封的草稿,没有停止构思新的主题。只是四年之后我的心态和以往有太大的不同,所以这次回来补交作业,把原有四篇日志大刀阔斧砍去内容,合并成一篇。

2008年之初听到朋友说去柬埔寨,我又开始羡慕起能出国。那是第一次近距离听到身边的人与柬埔寨的接触,等到2012年我才和小伙伴们踏上吴哥窟的土地。我们一行十人组了个团,从现在来看,花费甚是便宜。虽然旅途中没有设置什么豪华的酒店和服务,但人多热闹,也是开心的。现在小伙伴们大多失了联系,今天补交作业,若能看到,在这里道一声好。

......

初探美国街头巷尾(下)

USA

本文是下篇,加上《初探美国街头巷尾(上)》以及《HTC HERO手机摄影2010篇》部分照片,基本涵盖了那段时间1万公里以外的所见所闻。

去年8 月份第二次去美国是为了培训,由于在匹兹堡时间不太短,我们为了住处发了一通愁,因为周围的旅馆都被国内石油公司的同胞占满了。最后我们舍近求远,在机场附近找个一个落脚的地方。Marriot 旗下的 Renaissance Hotel 套房,带有两个独立的卧室、公用的客厅和厨房。有厨房非常关键,自己做饭不仅省钱,而且能解决口味问题。

说到吃饭,我提醒过初来乍到的同事,看不懂的东西千万别点。小伙有点不服气,结果第一天就在饭店里要了一盘白白的甜得发腻的食物,吃不到一口便放到一旁了。后来在哥伦比亚市,美国朋友招待略微正规的晚宴。我们刚吃得酒足饭饱,人家说前餐还满意吧,待会儿正餐应该会更好。肚子已经滚圆的我们面面相觑。

......

初探美国街头巷尾(上)

USA

2010 年因为工作需要前往美国两次,7 月底上海从芝加哥转机前往哥伦比亚市,8 月底上海出发从芝加哥转机前往匹兹堡。可惜逗留时间短且公务在身,没能很好去领略北美风光,只能在街头巷尾随手抓拍。要把这些零散的照片按照一定的分类,如”北冥有鱼“那般形成一定的主题是非常困难的,只有凑合起来权当记录。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我朝国力强盛、国民富裕,美国签证相对宽松起来,只要理由和资料充分,大多能顺利拿到签证。不过我去领事馆的那天,边上有位四十余岁的中年男子,对着签证官宣称去拉斯维加斯旅游,他不会说英语,但具有一定的职位和足够的钱,机票、旅馆预订一一出具。结果是当场被拒签。各种原由大家自由发挥想象。

......

1984,不能只是书店

1984 Book Store

坐地铁十号线到上海图书馆,然后步行到湖南路找寻1984书店,这不是容易的事情。因为这家传说中的书店门面非常低调,以至于站在跟前还会怀疑是否走错了地方。下午1点左右到,发现尚未开门,但已经有不少朋友等在前面,这架势有点像苹果公司新版 iphone 上市。

1984书店的进户走廊被刷成了蓝色,楼梯旁放置一面超大的镜子,增加了空间感。透过走廊视线能落到屋内大厅的一只角落,勾引出对神秘的窥探欲。走进去以后可以发现其实内部空间相当宽敞的,甚至拥有一个不小的院子。里屋的墙壁刷成了红色,和大厅的蓝色形成对比。架子上放满了各种复古的东西,书三三两两放置于各处,随手都可以翻到。我大约待了两个小时,发现真正在阅读的顾客不多,大部分都是会友或者集体活动,1984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场所。

应该会有不少人,包括我,对“1984”这个名字很好奇,猜想它可能是老板或女朋友的生辰年份、抑或是某个纪念日。在其豆瓣小组“1984BOOKSTORE”是这么介绍的:

1、 1984是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试图重新理解……”而不是“我正试图理解……”的一个符号。
……
8、 1984是一个女孩的出生年份,她属猪,所以,你也就大致知道了她的星座。

......

探寻哈尔滨那些充满情调的咖啡屋

去哈尔滨之前在网上查资料做攻略,找找有没有合适的咖啡馆去看看。从大众点评上发现哈工大这片有不少的咖啡店,列出了一溜名单,可惜我们时间有限,不可能全部都去,只能凭着评价口碑和地理位置随意勾选几家。除了在<冰城夏都的秋天>中提到的傲古雅咖啡以外,主要去的是猫样生活、快乐窗、作品15以及街角咖啡。通过短短一下午的体验,对这些咖啡店作出排名是不合适的,但是我可以说它们中有哪些的设计、哪些的食物、哪些的服务是我喜欢的。我也可以评价有哪家是看过就可以了,有哪家是可以再去的,还有哪家是不用去的。

我最早接触的独立咖啡馆是上海的 Nap Cafe,那时像这样随意的、非制式的咖啡馆在国内还比较少,文艺的气息和小资的情调让人觉得很新鲜。大部分光顾的人应该不懂得各种咖啡豆和做法之间的区别,甚至可能不明白拿铁和摩卡之间牛奶比例的差异,大家的出现只是为了体验这种介于专业和不讲究之间那种中间地带的感觉。试想一下,到一个地方旅游若得半日空闲,你是会到肯德基、星巴克?还是选择一家特色咖啡馆舒服的沙发消磨时光?这就是独立咖啡存在的空间。

日历一页一页翻到今天,小资不再是时髦的字眼,连文化这两个字也被微博讲滥。Nap Cafe 搬家了、变得更加商业,即便是那些著名的连锁店也起起落落。在国内各个城市夹缝中生存的独立咖啡馆怎么样了?是不是大浪淘出了真金?

......

檀头山的岛和海

[写于2012年6月] 借着将图片转移到又拍云存储的机会,将以往部分有趣的日志复刻一遍。近四年过去,对檀头山的记忆已经剩得非常精炼:如领队侯侯所说这是一次非常腐败的旅途;一大堆人从上海坐大巴跑到温度高于40度的海滩上,几乎无所事事,零零散散坐在屋檐下吐舌头纳凉,眼巴巴得等着中午的海鲜面;用水浒传里名言“嘴里淡出个鸟儿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当农家把一大盆面条端上饭桌时,所有人眼神里迸发出的光芒,恐怕能和波兰的钢琴师相比。

[写于2009年3月] 2008年伙同 Alexke 和小翔子一起蹭熔岩户外俱乐部的活动。7月11日深夜出发,途径杭州湾大桥,到12日凌晨2点才到达宁波象山石浦码头。然后转乘民家渔船进行海渡,坐着这个简陋得只有驾驶舱的水面交通工具渐渐离开人间。坐在船头,四周一片漆黑,唯有天上星空灿烂,海浪扑打到甲板上,义无反顾冲向一望无际的黑暗中去。

登陆檀头山岛已经是3点半以后。我们选择在沙滩扎营,当时虽然看不见海的样子,但浪涛在不停得拍打提示大家它的存在。4点半,虽然第一次实战户外搭帐蓬,但还算顺利,铺上地垫、挂起头灯,井井有条。有两个mm的帐蓬杆子坏了,不得不到男生里去混帐,各种情调和各种香艳。折腾完刚洗洗躺下,天已经开始蒙蒙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