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微单GF2初上手体验

Panasonic_GF2

[2012年8月] 在过去的一年多中,相机市场变化风云。尤其是微单的崛起,几乎形成了对整体市场的变革。在激烈的竞争中,松下的微单GF犀利终于走下了神坛。虽然拥有类似于索尼 Nex 5N 这样强有力的对手,但现在松下GF2+14/2.5的套机只卖到3000元不到的价格,如果是日常使用的话,性价比还是相当不错的。

京东商城: 2899元;新蛋网: 2999元;易迅网: 2888元

[2011年5月] 同学让我帮忙挑选相机,根据她的要求和目前市场的形势,我毫不犹豫得推荐了松下 GF2。当初奥林巴斯为了争夺第一单电的称号,草率得推出了 EP1,但单电真正开始拉开局面的却是 Panny 家的女朋友一号(GF1)横空出世以后。GF1 确确实实是一款不可多得的好相机,作为其升级版本的女朋友二号自然值得关注。虽然在“我打算买新相机,我是这么想的”中提到 GF2 的一些不足,但那是从我苛刻的角度出发而得出的观点。GF2 依旧是 21 世纪广大森女的挂脖相机首选,居家旅行必备物件。

......

X3感光芯片的天空之城

Sigma X3

自从相机走入数码时代,感光芯片与胶片的优劣争议一直没有停止过。不过看起来大家都愿意用胶片的效果来衡量感光芯片,而在一众数码芯片中 X3 一直被认为是最接近神的技术!虽然最近一段时间相机市场的注意力都在对 Nikon D800、Olympus EP3、Panasonic G3 等相机的望眼欲穿上,但前阵子关于 Sony 的一则新闻颇使我感到意外:

There is no doubt Sony is working on a “foveon-like” sensor. Every week we find new patents explaining the technology (Click here to read one patent example). The question now is: when are we going to see the first foveon camera from Sony? We just got an info from a new SonyAlphaRumors source. As usual take rumors from new sources with a grain of salt. That’s why the rumor has the value “SR2” (read the rumor classification explanation at the bottom of the post).

According to the new source there will be a new A770 announced in early 2012 (this is not the translucent A77!). It will use the same 15.2 mp Sigma SD1 foveon sensor. The test shows that it’s 24 mp to 25 mp equivalent (instead of 30 mp or 46 mp) to a conventional bayer sensor.

......

Leica X2的德味与毒

Mingthein 是马拉西亚的摄影师,“Armed with a camera since 18, my photographic career has spanned fine watches, wildlife, photojournalism, travel, concerts and food. Photography is beyond a job for me: it’s a passion.”。他对 Leica X2 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评测。由于 Para Sempre 对 Leica X2 感兴趣有一段时间了,因此申请得到了 Mingthein 对他的博文 “Exclusive premiere: The full Leica X2 review”中文翻译的授权,并可以将其转载。原文版权和照片归 Mingthein 所有,转载本文请先获得作者 Tsian 的同意。

[]中的均为 Tsian 的译注。为了便于中文阅读习惯,本文部分句子根据英文原意略有改动,但原则是忠实于原作者的观点。由于 Leica X2 尚未上市,除了泛泛溢美之词的广告软文意外,Mingthein 的这篇评测纯粹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全面而平易近人。但需要注意的是,Mingthein 作为专业的摄影师,在使用相机方面具有专业的只是和丰富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Mingthein 可能并不在乎 X2 的有些不足或者缺陷,但对于读者你来说可能会比较重要。此外,Mingthein 给出的评语比较稳重,不算尖锐。所以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判断消化吸收。

独家首映:Leica X2 完整评测
作者:Mingthein 中文翻译:Tsian

今天早上看到一系列的[Leica 新品发布]新闻:首先是 M9 Monochrom 版本(ISO 10000可用),接着是爱马仕版的 M9-P、50/2 ASPH 镜头,最后是 X2 和 V-Lux 40。我没能够非常幸运得前往柏林,所以前面几个器材的评测需要再等一段时间。但由于之前预先得到了最终量产版的X2,因此可以给出本文完整的评测。各位可以点击图片来查看在我 Flickr 上的大尺寸图 —— 链接指向该图的载入页,然后通过放大镜图标或者“全尺寸”按钮来查看各种尺寸的大图。

......

Fuji X-pro 1动手体验

fuji_xpro_1_35_1.4

对于富士相机,我一直都保持迟疑的态度。因为之前出过专业单反的 CCD 黑屏门,富士的质量和售后态度让我很不恭维。但 Fuji X-pro 1 复古的机身和传说中的画质又动摇了我的心。早在二月份的时候,就已经在 BH Photo 上预订了 Fuji X-pro 1 和 Fujinon 35/1.4,实实在在的美元扔出去了,所以动手体验的态度肯定是严肃认真的,绝对非玩票。但另外一方面,这篇文章只是多年摄影爱好者的 Fuji X-pro 1 直观体验感受,中间难免会有很多的个人看法,不要以严格的相机对比测试来看待。

Fuji X-pro 1 可取的优点:

1、良好的高感能力。将 ISO 设置到3200,在暗部的成像噪点也都是在完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再往上没有测试,因为我心中有杆秤,ISO 3200就是那条满足的界限。再说了,Para Sempre 所认为的可接受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达到的。

2、适中的机身。Fuji X-pro 1 比 Fuji X100 明显要大上一圈,但好在和单反相比依旧拥有优势,加之复古风的设计,在外形上应该比入门单反更吸引人。

3、Fujinon 35/1.4 的表现优异。比起现在微单中的一海派赢弱镜头,这只大光圈的镜头焦外虚化甚至可以带出一点漩涡感,德味,毒!而且价格相对于 Canon 和 Nikon 相同焦段和光圈的镜头来说,非常平易近人。

......

松下Lx5与徕卡D-Lux5

2010年9月份 Leica 发布 D-Lux 5:该机以松下LX5为原型,搭载了一支规格 3.8 倍光学变焦镜头,镜头等效焦距为24 – 90mm,最大光圈 F2-3.3。采用了一块 1/1.63 英寸的 1010 万像素CCD,支持 AVCHD 规格的 720/60P 摄像功能。其他方面,D-LUX 5 也支持 SDX C 存储卡,而且可以外接EVF1电子取景器,其三围尺寸是 110×66×43mm,重 270g,随机提供Photoshop Lightroom 3软件。

D-Lux 和 LX 系列本来就是贴着两个标签的双生子,硬件规格基本相同,传说中可能镜头的镀膜和图像引擎会有差异,但没有任何官方的佐证。所以 Leica 和 Panasonic 这两个相机的孰优孰劣一直都是争议的焦点。在 D-Lux 4 时代,大家已经为此口干舌燥,Para Sempre 的日志中《松下Lx3与徕卡D-Lux4》的浏览量一直稳居榜首。现在好,又可以对 D-Lux 5 与 LX5 的差异开战。

......

纳尼?Nikon微单感光芯片这么小?!

Sony 的 Nex 系列大卖,微 4/3 系统的奥林巴斯和松下就更别说了。人家松下已经赚满金钵而且扬言要作 No.1!新出的镜头 25mm/F1.4 连 Leica 的可乐标都不要了。真不知尼康和佳能一直窝着鼓捣些什么东西。如果它们就此直接倒闭,那如同打游戏机没有见到 BOSS 就通关,没有意思了!

按照各路神通所说 4 月份是尼康微单的发布时间,现在有些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Nikonrumors 再次提到尼康的微单是面向专业用户,而且会在接下来的几周内发布。之前已经有他家公司的专利流出,如图所示,你看,酱紫、酱紫、酱紫,对,我也看不懂。反正有个可以拔下来的镜头,机身里有个芯片,镜头里有片玻璃。

Today I received some information from a reliable source that Nikon indeed will be targeting professional users with their mirrorless solution rather than the consumer market. I was told that the announcement will be in the next few weeks. I already wrote about a potential new product release in late March/early April, so something is definitely com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