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ST:追忆吧,那些似水年华

KAIST

2005年年末,用读书期间留下的微薄积蓄加上老爸老妈的资助,我置办了一辆小破汽车。七七八八加起来差不多300万韩元,合人民币25000元左右,在当时的留学生中还算是不错的了。那是车龄七年有余的现代 ACCENT,由于原车主爱惜有加、车况良好、车身干净整洁,完全符合我的要求。再好的车子也用不着,因为我明白自己不会属于那个国家。再差也不行,YUXI 同学那辆车价才70万韩元,硬生生被点心姐姐把副驾扶手掰断了,后来又在半路直挺挺抛锚翘了,只能当废铁直接处理。

因为刚拿到驾照没多久,所以从二手车市场取车的那天,为了壮胆我拉上了一大票朋友。事后统计在短短几公里的路程内总共熄火13次。当车子晃悠悠进入 KAIST 校园,所有的人都松了一口气,迅速逃离决定去海吃一顿,庆祝生还。

......

KAIST:不仅仅是韩剧

KAIST

在离开韩国的时候,我想有一天应该把自己的经历写一写,那些值得想念的人和事。可归于种种原因,虽然在 Para Sempre清源绿里 发文的时候会时不时带有当时拍的照片,但一直没有进行完整的描述。或许有些东西,想起来很容易,真正动起笔来却是无比沉重。哪怕我最终选择了回国,哪怕最后我觉得自己无法在那里多呆一刻,毕竟度过的三年时光是我最青春的时段。

大学毕业后,在西安交大老师介绍并推荐下,我来到 KAIST 上研究生课程,开始了在韩生涯。记得第一天到仁川机场,师兄开车接我,那时我的英语口语土得很,日常交流都有问题,不过好在我脸皮厚敢开口,没过多久就习惯了。KAIST 有个规定,凡是课堂里有国际学生,便可以要求老师用英文授课,而且教授们多半是 Berkeley 和 MIT 毕业,乐得在学生面前显摆自己流利的英语。所以上课不存在问题,倒是苦了那些同课的韩国学生。

教授每个月给 80 万韩语的奖学金,当时合人民币约 7000 元。这个数目在 KAIST 属于中等偏上,部分化工等系比较抠门,计算机又给的变态多。日常用度不过花去一半,所以这笔钱足够我挖空心思凹出个东西来。在第一年的生日,我送了自己一个 Canon S50,没过半年落入水中,便又买了 Nikon D70,都是从奖学金里开销的。比起后来的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心理压力,那段时间最应该无忧无虑。

......

听海

[写于2007年4月6日]:2004年4月,KAIST 核能系组织新生参观核电站,夜宿釜山。晚饭时分,天色昏黑,下着小雨。一行人都没有带伞,蒙头跑过小路拐口。

海云台海浪扑腾,我停下用相机随手拍了一张。本以为光线和天气都不好,基本废片一张。没想到回去在电脑上一看,还是挺有感觉。

3年过去,我已回国。将这张照片洗成10寸,挂在宿舍墙上。岁月虽然让我改变很多,但摄影却时不时提醒着过去的日子。

每每看到这张“听海”,那凉凉的雨滴,呼呼的海风,还有留学的苦涩,都历历在目。我知道那些都不复再有,所以很怀念。

......

记录时刻

[写于2004]:拍摄地点基本是在韩国的龙平,就是《冬季恋歌》的拍摄地,还有据称是亚洲最大的牧场。

我对韩国人说的最字是不感冒的。他们总是说最啊最啊,小岛心态。好像不说最人家会瞧不起似的。

风景是不错的,一望无垠的草。主要是干净,没有国内大煞风景的塑料袋。然后风也变得很清澈,凉凉地透着寒意。

我喜欢领略这样的空旷,尤其喜欢这股纯净的寒意,心里都似乎放松多了。一个人也好,和朋友在一起也好。总之似曾相识。站在坡顶,摸着佛过的风,想要说点什么,但是想想又没有说处,也没有说的必要。于是一个人感受着,抓起相机走开。

......

足迹

[写于2005年]:这是在《夜》的第二天拍的。蓝色的天空,红色的屋子,白色的雪,放到了一起,还是很有闲情雅致的。最点睛的还是近处的那个脚印,增添了不少生机。

那个时候ps还不是很老练,做的边框不好看。不过,保留了。每个时候都应该每个时候自己的特色。

各有千秋,这是小趣味。

......

雪夜

[写于2005年]:这是2004年在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里面拍的,当时刚刚会用相机,根本不熟悉光圈快门等各个要素的操作,基本用的是auto。

当时看到看到宿舍边上的路灯在雪的映称下,格外的宁静和温馨,就想把那个瞬间留下来。其实也没有多想,就是把脚架一端,用auto模式狂捏。

意料之外的是,出来的效果居然是到目前为止最满意的片子,用的还只是 Canon s50。

在 KAIST 的硕士学期期间,没怎么认真刻苦地学,倒是对相机着了道。S50 是我第一个相机,是 2003 年作为给自己的生日礼物买的。虽然一直依赖对摄影保持着兴趣,但在这个 S50 于 2004 年 8 月落入水中前,我都还只是随便按按快门罢了,没有当一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