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ca X2的德味与毒

Mingthein 是马拉西亚的摄影师,“Armed with a camera since 18, my photographic career has spanned fine watches, wildlife, photojournalism, travel, concerts and food. Photography is beyond a job for me: it’s a passion.”。他对 Leica X2 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评测。由于 Para Sempre 对 Leica X2 感兴趣有一段时间了,因此申请得到了 Mingthein 对他的博文 “Exclusive premiere: The full Leica X2 review”中文翻译的授权,并可以将其转载。原文版权和照片归 Mingthein 所有,转载本文请先获得作者 Tsian 的同意。

[]中的均为 Tsian 的译注。为了便于中文阅读习惯,以及将摄影专业术语本地化,本文部分句子根据英文原意略有改动,但原则是忠实于原作者的观点。由于 Leica X2 尚未上市,除了泛泛溢美之词的广告软文意外,Mingthein 的这篇评测纯粹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全面而平易近人。但需要注意的是,Mingthein 作为专业的摄影师,在使用相机方面具有专业的只是和丰富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Mingthein 可能并不在乎 X2 的有些不足或者缺陷,但对于读者你来说可能会比较重要。此外,Mingthein 给出的评语比较稳重,不算尖锐。所以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判断消化吸收。

独家首映:Leica X2 完整评测
作者:Mingthein 中文翻译:Tsian @ Para Sempre

今天早上看到一系列的[Leica 新品发布]新闻:首先是 M9 Monochrom 版本(ISO 10000可用),接着是爱马仕版的 M9-P、50/2 ASPH 镜头,最后是 X2 和 V-Lux 40。我没能够非常幸运得前往柏林,所以前面几个器材的评测需要再等一段时间。但由于之前预先得到了最终量产版的X2,因此可以给出本文完整的评测。各位可以点击图片来查看在我 Flickr 上的大尺寸图 —— 链接指向该图的载入页,然后通过放大镜图标或者“全尺寸”按钮来查看各种尺寸的大图。

Leica 在 2009 年推出的 X1 (Mingthein评测)各方面都有种回到 Barnack 推出 Leica 原型机的划时代感觉 —— 定焦镜头、简易的操控、细长圆柱的外形。简单来说,这是一只非常帅气并且又能力拍出优秀照片的好相机。X1 在 ISO 1600 及以上由于相对噪点更少,可以认为它的传感器是优于 M9 传感器的。我用过 X1 几个月,将其用来每天生活的随手记录,直到后来被 (完美的) X100 所引诱。
阅读全文 »

21个情侣的拍照姿势

Para Sempre: 来了!还在因为找不到称心浪漫的 pose 而被女朋友骂没有情趣?还在羡慕陈冠希老师不费吹灰之力的摄影功底?所谓玉不雕不成器,大家赶紧学习吧!本文转载自 photoblog.hk 以及 蜂鸟网。

图片原文地址:”21個情侶的拍攝姿勢“ 。部分文字来自于:“摄影技巧:拍摄情侣照片之摆姿篇”。

我们早前介绍过女模特儿、男模特儿及小孩子可以使用的基本拍摄姿势,现在就是情侣版本。相信不少已婚男士都拍摄过婚纱照,无论是影楼、出外景或是到外地拍摄,都经历过相当不容易的过程。有些会遇上不太友善及不擅于沟通的摄影师,可能会感到尴尬,或是觉得生硬,这些经验相信可启发我们做一个更好的摄影师。

当给一对情侣设计姿势时,别忘了他们正浸在爱河中。他们想要很酷的艺术照,但也想要能表现彼此爱意的浪漫照片。

第一种:温馨范儿。照片中,情侣们可以紧紧拥抱。记住,摆放姿势并不意味着模特就要僵硬和无聊。超越规范总是受欢迎的。以这个姿势为基础,我们可以改换拍摄角度,以及让情侣们稍微改换姿势,就能拍摄多张照片。稍微改变姿势就能完全改变一张照片,这招总是有用的。或者可以让他们坐着,作为这个系列的最后一张照片。摆姿势更多的是交流和获得乐趣,而不仅仅是告诉某人做什么。

第二种:文艺范儿。所谓文艺范儿,其实也可以说成艺术范儿,有各种花花草草点缀、炫目的背景衬托。千万要记住:不要害怕在照片中加入背景!

第三种:酷范儿。每当摄影师在考虑“情侣们希望在照片中看到什么”,我认为他们想看起来很酷。所以你总是要设计一些很酷的姿势。情侣并不需要总是靠在一起,分开他们,然后摆出很酷。

阅读全文 »

冰城夏都的秋天

上大学时曾有朋友在闲聊时对我说如果能去哈尔滨看冰雕就好了。我在心中纳闷,冷飕飕地看这些冰冰凉又没有色彩的东西有什么意思。多年以后,我也来到这里,当然,不是来看冰雕的。自从上次在大连感受过北国风的刺骨以后,再不敢贸然藐视北方的冷,看看秋色就可以了。

在印象中一直以为哈尔滨是靠近俄罗斯的工业重镇,看过电视剧《悬崖》才想起原来东北还有这段精彩的历史。正因为到过哈尔滨,所以看《悬崖》时才会如此感慨,镜头中屡屡出现的马迭尔宾馆、斯大林公园等场景都是那么熟悉。周乙与顾秋妍在工作和生活中体现出来的风范深刻体现出这座古老城市的格调。有些时候我甚至不是在看这对革命斗士所献身的伟大事业,而是在欣赏他们举手投足间的魅力。穿着毛皮大衣、开着奔驰和雪佛兰的老爷车来回于哈尔滨的外国饭店、别墅、教堂,这样的生活现在来说也算是时髦的,张嘉译和小宋佳演绎出来的层次绝非文艺小青年们泡泡咖啡馆就能得道的。

刚到之日在“毛毛熏肉大饼”享受豪爽的午餐,并向曾在此度过四年青春年华的 Alexke 同学炫耀。无奈其表示没有听说这个饭店的名字。在游客和住民心中的经典难道差异真的就这么大?我们开始疑惑按照自己的行程安排会不会只能看到一个千篇一律的哈尔滨,好在后来所到之处类似于滨江铁路桥、横头山、快乐窗咖啡店等都算是哈市现在的值得一去、跟团又肯定不会去的地方。

出租车司机的幽默和实在是此行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之一。在我曾到过的城市里,南方司机精明、西北司机蛮横,总让人提心吊胆、不得不加以防备。但哈市的司机却能用带着东北口音的普通话愉悦乘客,让我不由自主跟他们多聊几句。一次在十字路口,前面一辆轿车且行且停、犹豫再三挡住了去路,出租车司机绕过其,并说:你看,现在的人,老婆太多,不知道该回哪个家了。相当搞笑。

在哈尔滨短短数日,而且全是随性的游览,没有遵循各种网站的教导前往知名的景点。因此不能说领略过冰城夏都的风采,因为一座城市几百数千年沉淀的风骨不是从表面就能看出来的。而且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城市化建设几乎如出一辙,特色的文化只能在几角旮旯和破败濒于翻新的建筑里才能找到。希望哈尔滨能保留多元化的风貌,等着我们再度来访。

看罢冰城夏都的秋色,那么下一次,应该要有冰雕和雾凇了。

时间:2011年10月
地点:中国 哈尔滨 [ Haerbin, China ]
器材:Nikon D70 + Sigma 18-50/2.8
备注:后期 Capture pro one 和 Photoshop 调光裁减处理,本文共一页。

阅读全文 »

Fuji X-pro 1动手体验

fuji_xpro_1_35_1.4

对于富士相机,我一直都保持迟疑的态度。因为之前出过专业单反的 CCD 黑屏门,富士的质量和售后态度让我很不恭维。但 Fuji X-pro 1 复古的机身和传说中的画质又动摇了我的心。早在二月份的时候,就已经在 BH Photo 上预订了 Fuji X-pro 1 和 Fujinon 35/1.4,实实在在的美元扔出去了,所以动手体验的态度肯定是严肃认真的,绝对非玩票。但另外一方面,这篇文章只是多年摄影爱好者的 Fuji X-pro 1 直观体验感受,中间难免会有很多的个人看法,不要以严格的相机对比测试来看待。

Fuji X-pro 1 可取的优点:

1、良好的高感能力。将 ISO 设置到3200,在暗部的成像噪点也都是在完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再往上没有测试,因为我心中有杆秤,ISO 3200就是那条满足的界限。再说了,Para Sempre 所认为的可接受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达到的。

2、适中的机身。Fuji X-pro 1 比 Fuji X100 明显要大上一圈,但好在和单反相比依旧拥有优势,加之复古风的设计,在外形上应该比入门单反更吸引人。

3、Fujinon 35/1.4 的表现优异。比起现在微单中的一海派赢弱镜头,这只大光圈的镜头焦外虚化甚至可以带出一点漩涡感,德味,毒!而且价格相对于 Canon 和 Nikon 相同焦段和光圈的镜头来说,非常平易近人。

4、黑白输出过度自然、层次饱满。在用过的这些机身中,直接输出黑白片,Fuji X-pro 1 的表现应该是最优秀的。

Fuji X-pro 1 需要改进的地方:

1、在整个体验过程中,最让我头疼的就是对焦。可以说无论是单反还是卡片机,都还没有过这么糟糕的感觉。如果被摄物体不是那么明确或者小物体非常难合焦,很多次及时出现绿色的合焦提示了,拍出的照片确实一片模糊。我不是指 Fuji X-pro 1 的对焦不如卡片机,但是人家毕竟 CCD/CMOS 小,没什么景深的概念。Fuji X-pro 1 即拥有了单反层次的虚化效果,却达不到单反的对焦精度和速度,这是何等的遗憾。能不能在微单相机上摒弃反差检测的对焦方式,而实现相位对焦,这将会是 Fuji X-pro 1 的选择和挑战。

2、Fuji X-pro 1 的相机操控过于复杂。是的,我以前没有用有过富士的相机,但曾经用过此外的不少品牌,一般来说除非是复杂的个性设置,大部分情况下我都能不看说明书直接上手,哪怕是 Canon 1Ds Mark III 或者 Nikon D4 之类的高端机身。虽然说每个相机都会有自己特色的控制,但是万变不离其中,各种设置的名字不能随心所欲得取名,菜单的层次不是越多越好。学习成本也是相机设计者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尤其对于像我这样原本打算判门的客户。

3、存储速度太慢。如果是单张拍摄,Fuji X-pro 1 的反应速度还能跟上使用者的节奏。但如果采用多重包围曝光等模式,相机一次性需要处理和保存三张照片,那可能会有十秒甚至更多的等待时间。试用过程中,派送的 SD 卡是6速的,10速的记忆卡可能表现会更好,但应该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图像处理引擎和存储记忆有待于加强!

混合对焦框?Sorry,我确实没有感受到它的牛X之处,但不差就是了。倒是 Fuji X-pro 1 取消低通滤镜以后应该会带来分辨率的提升,不过没有专业的对比图是很难体会到的吧。此外,视频拍摄能力也没有关注,因为我没有拍日本小电影的习惯。

确实应该感谢富士公司组织的这次试用活动,能够让我近距离亲身体验 Fuji X-pro 1 。当然,既然是动手玩,大家得出的结论就不一定是正面,不一定要做出积极的举动。我觉得以 Fuji X-pro 1 + 35/1.4 的设计、操控和画质,价位在7000~9000元人民币左右合适。我有了自己的判断,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你呢?

时间:2012年3月
地点:中国 杭州 [ Hangzhou, China ]
器材:Fuji X-pro 1 + Fujinon 35/1.4, Fuji X100
备注:测试用的相机应该是工程样机,无法进入 RAW 保存模式,因此所有照片均为 JPG 直出。后期仅缩小尺寸、适度锐化、增加logo,本文共一页。

阅读全文 »

业余摄影爱好者的照片管理

当我们初买相机,在兴奋的心情和连续的快门声中获取快乐,过一段时间便会面临一个简单而麻烦的问题:拍出来的照片太多,保存没有章法,无法从文件夹和照片名来快速查找。常常会遇到朋友为了分享一张照片,不得不把硬盘一层一层文件夹都打开,甚至需要一张一张翻开照片来回想,稍不留神还被大家看到小心翼翼保留的德艺双馨苍井老师的作品。

对于态度认真严肃的业余摄影爱好者来说,杂乱无章是无法忍受的,因为我们需要面对随时都可能因为某张过时作品而成名的风险。那么该如何保存已经拍好的片子?该怎么命名处理过的照片?欢迎来到 Para Sempre,一起看看同样是德艺双馨的 Tsian 老师是怎么用最方便最稳妥的方式来整理每一张照片。

断峰狼: 你拍的照片,未贴出来和贴出来的占比是多少啊?那些未贴出的照片怎么处理?又是怎么命名呢?
Tsian: 我拍的照片中,大概会有5%左右被选出来后期处理,处理完成的照片中大约会有95%左右会被用于博客等分享。详细的保存和命名方式请见本文。

forgetshine: 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你一般出图是 RAW+JPG?
Tsian: 绝大部分时候我只用 RAW 进行拍摄。越好的相机,越是记录最真实的信息,但是要达到心目中的效果,后期处理是必不可少的,不同的只是后期的程度而已。

galihuotui: 那么原片是全部保留呢还是把废片剔除先?全部保留的话,是否分类呢?
Tsian: 不建议删除任何原片。那些现在认为可能是废片的照片,在多年以后可能会觉得还成。特别是随着作品的累积,当需要组成一个专辑的时候,单张照片的水平不再重要,而是需要每个角度都能点到。

匿名: 为什么一定要后期处理呢?原片才是最忠实于真实的。
Tsian: 摄影本身就没有绝对真实的概念,任何相机在机身内部就已经存在或多或少的处理。一般而言,对于没有移动像素位置的色彩、亮度等调整都允许的。尤其对于业余爱好者,大部分是自娱自乐,只要看着好看,多PS一下又有何妨?请移步阅读 Para Sempre 的专题讨论《数码照片后期处理这事儿》。

匿名: 请问你现在使用什么设备保存和处理照片?
Tsian: 处理照片使用2011年中款的 Macbook Pro,同时使用移动硬盘做照片备份。需要说明的是苹果电脑在处理照片方面并没有突出的优势,选一款自己用起来顺手舒服的才是关键。

时间:2012年2月
地点:中国 上海 [ Shanghai, China ]
器材:Nikon D70 + Nikkor 85/1.8 + Sigma 18-50/2.8 + Macbook Pro
备注:后期 Capture pro one 和 Photoshop 调光裁减处理,本文共一页。

阅读全文 »

厦门鼓浪,屿中漫步(下)

此次厦门之行,大家感兴趣的也就鼓浪屿和厦门大学两个地方,所以时间是宽裕的。我们非常大方得只定了机票和第一天的住处,剩下的就走到哪儿算哪儿、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对我来说,就是想放松一下自己,不要老是为了工作和生活绷紧了神经,不用去强迫自己或者强迫别人按照拟定的计划和行程做事,可以找个干净整洁的地方睡到太阳晒屁股,然后背上相机随走随拍。

有些驴友不赞同这样相对来说腐败的旅行,在他们/她们眼里要把每分钟、每分钱都花到位,打的和对住宿的讲究是要被鄙视的。其实这又何必。出行有很多种,不需要每次都弄得像苦行僧似的。多走几个地方、多拍了些片子没什么了不起,人的品位和眼界不是靠这些东西来体现的。话说当年在宁波檀头山岛,大夏天40多度,一大帮子人啥事不干,就在屋檐底下吐舌头哼哼,苦等中午的海鲜面吃。这样空虚的旅行一样让人很怀念和记忆深刻。

提这些是想说鼓浪屿这样的地方本来就是文艺、慵懒的。有些所谓的“必到之处”和“必吃之食”,是否经过其实都没关系,岛上小资情调泛滥,遵循自己的感觉走便是了。有人写在鼓浪屿感受到心灵的涤荡、远离尘嚣的超然,有么?又不是新疆杏花沟、新西兰米尔福德峡湾、冰岛蓝湖。我们只是到了一个有趣的地方,玩得蛮开心,那已经足够好了。

和丽江古城一样,鼓浪屿中心区域街道很复杂,横也是龙头路、竖也是龙头路。不过一来二去也就熟悉起来,凑到了还能给别人指个路啥的。虽然鼓浪屿面积只有1.78平方公里,但即便是随心玩,背着各类器材徒步走路还是颇为累人的,夜晚坐在箜曲酒店的阳台上,吹风、喝酒、扯淡,想着第二天还能贪睡晚起,这样的舒坦好比小时候周六漫漫长夜的喜悦。

这是一趟随意而充实的旅程。在回魔都的路上,和我们一起起飞的是敲满了各家小店章子的随身本和地图,以及通过邮局发往全国各地朋友的明信片。

喜欢这个日志?更多内容请浏览“厦门鼓浪,屿中漫步(上)”。

时间:2011年12月
地点:中国 厦门 鼓浪屿 [ Gulangyu, Xiamen, China ]
器材:Nikon D70 + Carl Zeiss 50/2.0
备注:后期 Capture pro one 和 Photoshop 调光裁减处理,本文共一页。

阅读全文 »